CON+ 獲得 SDN 國際服務設計大賽學生組 Winner
More
全圖.jpg

iCAN

對自閉症兒童來說,他們往往沒有足夠能力表達自己。於是父母及老師會透過手工圖卡及語音溝通板訓練他們口語表達能力。此系統結合平板電腦,解決傳統溝通輔具不方便攜帶及製作程序繁複等問題,開發出新分類系統與溝通機制。

設計者:鄭群萌

指導教授:唐玄輝 教授

IMPACT

iCAN解決傳統溝通輔具不便攜帶及製作程序繁複等問題,並經過現代用戶體驗設計優化功能,不僅為有需求的家長與教師們提供便利有效的資源,更能幫助孩子練習溝通與表達,輔助生活與學習,減輕照顧者們的負擔。

CHALLENGE

目前 iCAN 主要作為輔助溝通之用途。然而經研究發現,家長多希望 iCAN 能作為平時在校學習的延伸輔助,但現有功能難以滿足校園場景的應用。未來若要將 iCAN 導入教學系統,將會是極大的挑戰。

BACKGROUND

語言與認知學習階段的自閉症患者常因無法透過語言完整表達需求,遭遇許多溝通的困難。因此,父母與老師會透過手工圖卡或語音溝通板訓練孩童口語表達的能力。

然而,手工圖卡與傳統的語音溝通板都有不便的地方,使得父母與老師在教導孩童學習的過程中倍感辛苦。 手工圖卡通常是紙製的,特定紙卡也需搭配讀卡的機器使用。為了顧及教材內容的完整性,此類的教具常配備數量相當多的紙製圖卡及配件,因此在保存時較佔空間、配件及圖卡容易遺失,且製作圖卡過程較辛苦。傳統的微電腦語音溝通板通常厚重而不利於攜帶,其在圖卡分類系統規劃上不完善,導致不易找尋到所需要的圖卡,並且內容為漫畫式圖像或卡通圖像,容易導致自閉症孩童認知錯誤或是無法辨識。此外,有些微電腦語音溝通板操作複雜,甚至需要由專業的醫療人員來操作。

因此,若能在輕薄的平板電腦上研發出圖卡分類完善且操作簡易的智慧型語言學習輔具軟體,則可減輕父母與老師的負擔,並提升自閉症孩童的學習成效。

DESIGN AND FEATURES

1、數位化圖卡分類系統:操作容易,且系統性地分類圖卡,可快速找到所需的圖片。

2、溝通圖卡與造句:輕按一下圖卡即可播放單字音效。長按圖片圖卡則可加入下方句字列,進行造句練習。透過聲音誘導其開口訓練基本溝通能力,完全符合現有教育模式。

3、常用溝通語:將組成的句子加入常用溝通語,能節省重組句子的時間。照顧者亦可開啟循環播放功能,不但能減輕複誦的負擔,也可加強孩子的訓練。

4、新增圖卡與編輯:依使用者需求拍照、相簿匯入、手寫功能來新增與編輯錄音圖卡,更貼近真實生活。

5、圖文轉換功能:圖文轉換功能,進階學習認字能力。

* 下方圖片於 2022/09/05 更新

UX TESTING

iCAN 自閉症語言學習 App 於十年前發起設計與研究,經過多年,團隊仍在 FB 粉專收到詢問,體現 iCAN 跨越時間的價值。因此在2021年末重啟測試,翻新 iCAN 的既有設計,期望為現在有需求的人提供幫助。

一、測試目的
了解 iCAN App 現有設計在於患者口語學習時的不足之處以及操作上的不完整之處。


二、測試目標
1、驗證 iCAN 較於現有教材是否更有幫助。
2、從易用性測試結果中,釐清 iCAN 的功能與介面問題,以及使用者需求
3、了解受測者於真實場域使用數位輔具的實際狀況

三、測試對象
14 歲以下自閉症孩子之照顧者,包括家長、特教老師、物理治療師……等等。本研究受測者為4位,分別由自閉症患者的教育者 (包括語言治療師和特教老師) 與照顧者各半組成。
* 本次測試礙於設備限制,僅測試 iOS 版本,因此優化結果僅呈現於 iOS 系統。Android 系統期望於未來進行優化。

四、測試流程
本測試以質、量化並進的方式,企圖了解受訪者真實的操作狀況即使用心得。前期測試先訪談受訪者並請他們填寫前測問卷,詢問目前孩童的學習與互動狀況。接著播放 iCAN 簡介影片使其對該 app有初步的理解,才進行易用性測試,紀錄受訪者首次使用 iCAN 的順暢程度。在測試結束後,請他們填寫測試結果問卷,包括 SUS 量表與 NPS 指標。待使用者回家使用 iCAN 一週後,邀請他們回來進行後期測試,並以後測問卷詢問這一週使用 iCAN 後,孩童的學習與互動狀況。最後以訪談了解照顧者在家中與孩子的互動狀況,以及使用iCAN的體驗、感想、與需求,作為後續設計優化的基礎。

五、測試結果
透過紀錄易用性測試的結果,本研究彙整出 11 項可優化的介面與功能,以及 4 項受訪者期望能新增的功能,並與工程師合作討論,正在逐步修正與迭代更新。從前後測問卷對比可知,與現有教材相比,受訪者多對 iCAN 有正面感受,NPS 由 -50 提升為50 分,顯示 iCAN 的作用與價值。然而本次測驗樣本過少,信效度不佳,未來可持續擴大測試樣本,獲得更準確的量化結果以提高決策效益。

CONCLUSION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iCAN 功能難以同時滿足特教老師與如家長,且當前設計未滿足校園場景應用,難以作為平時在校學習的延伸輔助。目前 iCAN 主要作為輔助溝通之用途,對於校園教學等功能還有待深入研究 ,將會是未來極大的挑戰。以下整理三點洞見,作為後續研究的參考與建議。

1、孩童的自閉程度與操作能力等皆會影響教學方式

從測試結果發現,有些孩童認知能力不好,需靠圖片辨識,因此在常用溝通語左邊欄位的部分 (僅以文字顯示) 會頻頻遇到障礙,難以選擇正確的常用語。另外,中低程度的小孩要先評估動作能力(ex 手部操作能力),才能考慮使用視覺學習,平板一類的數位教具更是如此。從家長訪談中更發現,因應孩童的學習程度,學校也會有相應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iCAN較難作為統一的教學工具,多為溝通與構音作用。

2、iCAN的使用狀況多為溝通用途,少數搭配實體教具輔助使用。

研究中有發現語言治療師使用 iCAN 玩 UNO 的案例,能加快孩童對iCAN的熟悉度某些家長也會搭配學校老師的指認作業,回家用 iCAN 練習。然而 iCAN 在於搭配實體教具的功能上較沒有著墨,少數使用者雖然會主動搭配實體教具,但皆表示較不方便,期望有對應的新功能。

3、家長使用iCAN的方式多為溝通用途,但也希望能轉為教材,讓學校和家裡統一使用

家長常將日常生活所需或物品 (飲食相關或商店等) 搭配 iCAN 練習,建立生活秩序,刺激孩童正確並主動表達需求。而特教老師認為若 iCAN 要成為教材,建議功能單純化會比較適合,否則孩童容易分心,降低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