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 獲得 SDN 國際服務設計大賽學生組 Winner
More

DITLTALK - 了解生態系 / 鄭衍偉

文字紀錄 / 王紫綺

流通的資源是有限的

出版界從原本單純的創作者生產內容給閱聽者,變為以中間的行銷通路為主,極低的企劃成本,造成高品質作品難以維生,減少了作品內容的多樣性,通路為了控制成本及市場優勢,僅選擇幾類作品販賣,創作者變成翻譯代理,造成消費者(閱聽者)更習慣國外進口作品,打壓台灣作品,形成負面循環。電影界也一樣,台灣的放映通路美商佔據70~80%,控制了製片公司,排擠台灣拍片總數,擠壓電影工作者,減少產業就業與磨練的機會,電影工作者變成進口代理,這些例子都說明在生態系裡,流通的資源是有限的,製作與流通的資源、觀眾的錢與時間也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下如何永續?電影、電視、遊戲、出版等內容產業都一樣,是一個資源的生態問題,於是在推動生態系健康的運轉下,建立生態系的遊戲規則很重要。

與設計越走越近

在2005到2010年之間,衍偉透過了很多經驗的累積來理解一個在文化產業的“Story Teller" 要如何與現實社會的生態系共存。如何與外在世界建立關係與價值?在校園生活中磨練創作與文字能力;同人社團中的經驗熟悉出版社的運作,後來進入北藝大研讀劇場瞭解社會的尺度和生存,其中劇場更廣泛的接觸到城市與社會的議題,許多城市人的活動,如聽障奧運、花博、競選晚會是由很多劇場背景的人籌劃。空間的運用顯示出要建立的價值,如台中歌劇院表面是推廣表演等文化工作,但目標是賣周邊豪宅,其實沒有人會經營歌劇;另外「假公園」的議題,其實是為了換取未來建物的容積,於是衍偉與朋友規劃了「誰來野餐」的活動,找來里長建商等來討論此地的發展,這樣與利害關係人參與社區營造,喚醒公民意識,參與式設計的方法頗有成效,而後持續關注公共空間與社會議題,也建立了空間資源分享平台與田園銀行網路平台,其實運用了許多的設計方法,在認識生態系,建立價值與建立生態系遊戲規則的途中,與設計越走越近。

 

實踐與認識生態

後來他參與台北市社區規劃師,認識各方勢力,與朋友組成大猩猩綠色游擊隊,如丟種子炸彈的參與式行動讓民眾共同參與,接了一些空間規劃研究案,學習建立遊戲規則,與採訪13國200個單位,如英國ACAVA,租空間給藝術工作者讓他們回饋社會,和製作時尚訂製服的日本身心障礙組織等,觀察資源和遊戲規則後,發現自己關注的是設計。回頭看台灣的「文創產業」(可參見「出版宇宙人-世界上根本沒有文創」)與英國的設計政策相比,英國設計的核心活動很早就轉移到設計顧問的方向,因為未來設計發展的三大影響:軟體支出全面增加、千禧世代的興起與需求、企業壽命萎縮與新創成本遽減,這些因素讓跨國企業把目光焦點投到「設計」,認為設計有可能解決問題,而台灣現在著重的藝術、平面設計、時尚、工藝反而在英國歸類為設計相關活動而非核心活動,可以看到兩邊對設計業的想像不太一樣。

一趟探索自己價值的生命歷程

於是衍偉將方向轉為體驗設計,不過還是與原本所做的事很相近,都是使用同一套設計方法,同樣的設計精神,利害關係人、參與式設計等,很多領域都是體驗設計,互動設計也不只是做介面的互動,也是人跟人的互動、土地與土地的互動,思考了自己的優勢與盤點未來需要的資源,包含了服務設計、體驗設計與自給自足的永續模式,一些設計迭代驗證的方法、檢驗工具與數據統計都是重要的,對應本次演講主題:了解生態系,回去思考自己需要怎麼樣的資源?怎麼掌握這些東西?我們要什麼樣的遊戲規則來運用有限的資源?這是一趟探索生態系也探索自己價值的生命歷程。

最後,附上衍偉的網誌—UX Backpacker(http://uxbackpacker.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