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2.03.21(22:00-2:00)
Place:台大資工系德田館
Topic:探討目標使用族群並進行訪談
Member:五人到齊(Domos養病中)
-
第三次討論
這次的討論入侵台大資工系的德田館,外面的寒冷跟可怕的黑暗校園跟裡面成了極大的對比,一邊討論一邊吃蛋糕跟巧克力配咖啡真是愜意!
-
展開與收斂
在經過課堂上八項APP的發表以後,我們討論著各個議題的走向與發展性,綜合老師的意見與各個組員都感興趣的主題,選定了特別的主題-問卷地圖APP,並對此進行詳細的討論與開展。主要的大項分類包括功能與who when how why what,探討主要目標使用者、如何使用與我們如何提供服務滿足他們的需要。
以問卷地圖的APP為例,主要的使用族群方向分為兩大類別:專業性的資料庫與民眾愉悅性的應用。資料庫如天氣資訊、政治分布、提供專業人士所在地、商家和客群與觀光客的商業應用。而提供民眾愉悅性的功能如現代時事的分享與討論、追星功能、諮詢其他族群的意見,互動內容如PTT一般,以輕鬆有趣的議題吸引打發時間的鄉民們。使用的時間為空閒且零碎的時機,並即時性的得到答案。
由此可延伸出功能性的前提為「快速回答問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與想要得知的資訊。好奇心的誘發以「產生具有創意的問題」為主,或以當下人們所關心的議題(追星、新聞事件討論等…),在經過開展之後,更能使我們了解概念核心的價值與走向,開始討論每項議題與服務的重要與次要程度。
在廣度當中有我們核心的使用者與提供服務的走向,一開始,我們以APP功能必須要「產生具有創意的問題」與「快速回答問題」為前提,才能吸引使用者開啟對APP的好奇心與樂趣,而我們想像他們使用中的情境,不只列出使用者為何,更廣泛列出使用者可能的特質:
1.寂寞
2.單身
3.好奇心強的同學
4.熱心助人的同學
5.手機依賴
6.每天都想吃二樓
7.時常等待
8.排隊
9.需要特定資訊(如天氣、商家資訊..)
10.有很多時間(軍人)
11.做市調(老闆)
12.瞭解跨族群需求與喜好(買生日禮物給兒子)(老闆)
13.想找一個定心丸(老闆)
14.想知道全台血型的分佈
15.喜歡某偶像
16.舊店的改變
17.大眾喜愛的標語、菜名、填詞(老闆、創作人)
18.堅哥(政治熱度)
19.實況或當下事物的討論
-
另一方面,下載相關的APP,玩了好久之後,進行釐清與檢討。幫助我們討論有關問卷地圖的機制,結果為APP機制大略如下:
1.匿名
2.約特定的同學
3.排行榜
4.依照comment數量
5.以日期限定來決定熱門度
6.只列出過去時間的TOP是因為不要影響新的POST
-
使用者
我們將以上討論的使用情境,將族群切為學生與商家兩大類,接下來立刻進行目標族群的訪談,訪談他們一天的行程、等待的行為、個人特質、社交互動情形為主,進行訪談之後,再度進行討論,若以兩位訪談者的經驗分享來說,我們大略了討論一下這一類使用者的特點為:
-
學生
-對未來徬徨的
-單身
-內向
-來自外地
-沒事就愛po取暖文
-
商家
-積極尋找客群的人
-加盟店的人尋找加盟點
-宜蘭蔥餅
-
最後,夜已深,大家呈現一種魂飛魄散的局面。